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 访问量:330961

纪怀昌

JI HUAICHANG
纪怀昌

古拙苍劲 禅静典雅

2014-06-30 14:32:59 来源:艺术家提供

书法艺术的创作,是书法家借助书法艺术的个性张扬来抒发强烈的艺术情感,而艺术的个性则得益于书法家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艺术学养以及对书法艺术元素的孜孜探求。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强大的艺术创作力。中国书法形成和发展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书法各体精彩呈现,皆为前贤呕心沥血所至。

要想在历代大家的浩瀚书法中独辟蹊径,杀出一条生路,形成自己的风格十分不容易,往往被一些人误解为离经叛道,甚至背上反叛传统的罪名。但是,也有例外,就是后学的胆识和毅力。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往往会收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纪怀昌在书学道路上艰苦临池六十多年,正、行、草、隶、篆五体皆工,并驾轻就熟。“变体隶书”是他三十多年来不甘寂寞、破胆前行,不断走向成熟的独创书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悟全国近千座名山大川和海外十多个国家名胜古迹,精读历代书论及文学、诗词、美学、建筑学、心理学、禅学等姊妹艺术。尤其是佛学,曾参拜千座寺院,与百余位高僧大德请教禅学理论,出版专著《禅学与人生》、《丛林禅吟》、《禅诗精选》等,观宇宙万象之妙,感受诸艺术之神奇,得中华文化之精髓的流露;更是他多年来耐住寂寞、参悟佛道,安住当下,精心翰墨,不逐外缘,以书法修佛法,明心见性的心行迹现。

“变体隶书”早在15年前就得到了书坛诸大家的首肯,中国书协顾问、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先生评曰:“经之营之,融成自家面貌”。全国**常委、中国书协副主席、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刘炳森评曰:“变隶,参以篆意,古拙苍劲,凝重典雅,追求神韵”;中国书协顾问李铎评曰:“气质通神”。

“山雨溪云散墨痕,松风清坐息尘根,悟得笔端真三味,便是如来不二门”,“变体隶书”确有它鲜明的艺术特征,它以汉隶为基点,并对汉隶的笔法、字法和章法根据书写内容的不同,分别进行有节制的律动,并融进楷、行、篆、汉简、魏碑和“两爨”等书体的笔意,使“变体隶书”或劲健潇洒,或禅静典雅,极富神韵;结体比汉隶字形长,“蚕头雁尾”在“变隶”中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定律,运笔轻重和点线的变化更加自由,从而使书体极尽天然雕饰之妙境;尤其是在书写中敢干造险,并成功抢险以及“一波三折”、“屋漏痕”、“划沙印泥”的巧妙运用,使字体更加险绝凝重,封泥高古之气愈浓。

纪怀昌在书法创作中以禅入书,方园笔兼用,中侧锋并行,字的结体时而中宫收紧,四周放达,生气活现;时而留白、放空,给人以“透风漏月”空寂绝尘的禅家气象;时而笔断意连,追求一种“不足”和“有余味”的艺术效果。在创作中,书家已没有了传统笔法中有意顾盼穿插与任笔随形、粗细交叠的孤旨经营,也不泥于汉隶中取简约之理而一丝不苟的恭谨。随之而来的是以熟练的技法、笔笔安往当下,体味线条流动和墨色变化的无常,以及信笔随形所至的纵横肆张的间架造型的禅机,使作品达到一种“如抱琴半醉,临渊缓行,又若鸟啼暮霭,众鹤归林”的艺术趣旨,达到“无意于佳”的韵致和经天纬地的线条组合,以及“味外之味”的大美效果。

“变体隶书”唯其拙,则不甜俗;唯其朴,则不洪荒;唯其静,则不呆窒;唯其险,则不放飞理性。所呈现的刀劈斧削、凝重逸宕、古拙苍劲、清纯静穆、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是书法家对中华文化,特别是对书法艺术大悟后的神来之笔和无心之迹。给观赏者以体味禅机、透彻真如和泉水洗心、清风入怀等诸多美好感受。

返回顶部